一、韓國女生對男生的性趣降低?男生憤怒衍生厭女情結?
韓國成年人不再過性生活比例增加,主因是韓國女生對男生的「性趣」降低?
在閱讀《經濟學人》時,我看到這麼一句話:
「延世大學柳由植教授的研究指出,自 2001 年以來,南韓成年人過去一年未發生性行為的比例增加了三倍,達到 36%。其中,男性幾乎都是『非自願禁慾』,而女性則似乎是『主動拒絕男性』,可能因為她們對男性的態度感到不滿。」
年輕人對談戀愛興趣降低、年輕男性女性的價值觀差異變大、年輕世代走向不婚不育生育率降低,這是許多先進國家的趨勢,而韓國往往是「走得最快」的國家。我們可以拿這些分析來觀察看看,在台灣是不是也有類似社會現象正在發生。
在調查裡,二十幾歲的韓國年輕男性,有24%因為「找不到對象」,過著「無性生活」,年輕女生的比例只有13%。許多韓國女性自主選擇「沒有性伴侶也沒關係」、「沒有性生活也不要緊」,自然就會擠壓造成許多年輕男性「想要、嚮往但找不到對象」,累積的怨恨之氣最後形成「厭女」氛圍。這也就不奇怪,「反女性主義」會成為韓國大選時的重要議題。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經濟地位的提升,南韓年輕女性中興起拒絕異性關係的潮流。最有代表性的是「四不運動」:不婚、不育、不戀愛、不發生性行為,以全面斷絕與男性的親密關係抵抗父權社會。許多年輕女性強調可以完全不依賴男性而獨立生活,沒有男性伴侶也能活得幸福自在,因此對談戀愛興趣降低。2021年的調查,有四分之一女性說「不需要男性也能過得很好」。
「累了不想愛」也是「無性生活」原因之一。約會一次要花掉一天的收入,加上韓國近年經濟低成長、年輕人競爭壓力大,使得許多年輕人選擇寧可平靜過日,也不想耗費精力經營親密關係。
有女性網友說,與其在父權色彩濃厚的戀愛關係中委曲求全,不如單身過得輕鬆;她們提到職場對已婚育女性的歧視、婚後家務育兒的不公平分擔等問題,導致年輕女性對婚戀退縮。「錢和工作都那麼難搞,沒錢沒精力,所以沒性生活」。
男性網友則抱怨,女性擇偶標準變得苛刻現實,普通收入和學歷的男人「被當空氣」。20多歲年輕韓國男性裡,有60%認為女權主義等同於「貶低男性」,認為男性成了「逆差別待遇」的受害者。
「我已經一年多沒有跟任何人約會,也沒有發生性行為,」28歲的首爾上班族淡淡地說。「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覺得談戀愛實在太累了。還不如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韓國年輕人走向「三拋世代」:放棄戀愛、婚姻與生育,這是否也是台灣年輕人的未來?
二、男生、女生對政治、家庭、兩性關係價值觀分歧擴大
年輕男生與女生支持不同的政黨?年輕世代女生與男生對於政治、兩性、家庭,許許多多的價值觀有著越來越大的分歧,這在歐美韓日都出現了。在台灣,「青鳥」、「小草」的顯性支持群眾,也有不同的性別風貌。
在《經濟學人》的報導裡寫著,波蘭的女性工程師說,要認識「不錯又開明」的男生不太容易。女孩A跟男友提到她獲得不錯的加薪,男友馬上反應:「妳是不是跟老闆有一腿?」於是馬上變成前男友。有些波蘭男生相信「男人受到壓迫」,加入厭女的網路社群。
波蘭跟其他許多歐美國家一樣,年輕男生的政黨傾向,漸漸往「保守派」、捍衛傳統價值的政黨靠攏,年輕女生較支持標榜「進步價值」的自由派。
在歐洲,如果詢問「你是否覺得女權運動已經走過頭?」,原本是年紀越大的男生態度越保守,但現在出現年齡層的逆轉:年輕男生比中老年男生,更覺得「女權過頭」。
現在許多國家的年輕男生,會比以前相信「男人以事業為主、女人以家庭為主」、「如果經濟不景氣,應該先裁掉女生工作」。
有些研究認為,當年輕男性認為這社會不公平時,就更會覺得「女權過頭」。
在一些調查裡,年輕女性追求「獨立生活」的比率,遠遠超過男性。年輕男性多數還是渴望回到傳統家庭生活。在社群網站上,關注的朋友圈越來越以同性為主,在「訊息繭房」裡強化各自的性別觀點。這造成「關係衰退」,年輕世代談戀愛的比率降低、年齡延後,性生活的活躍程度比上一代低。
也有研究認為,24歲以下年輕男性,有38%認為「女性的成功會讓男生機會減少」,這比例是中年男性的兩倍。
當調查包含韓國時,南韓是「性別緊張程度」最高的國家。
有調查顯示,美國年輕女性有41%認為自己是左傾的自由派,男生只有24%。其他研究發現,當政治傾向有很大差異時,要好好談個戀愛就會有困難。
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全球性的通膨、資產價格上漲,以及年輕世代越來越難找到穩定職缺,造成現在歐美國家有許多年輕人快30歲了,還得跟父母同住、接受父母資助。這種「可負擔危機」(affordability crisis)對於追求傳統價值觀的年輕男生,會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壓力。
其實,年輕人「想要結婚」的比率,男女都差不多,多數人都曾想結婚。年輕女性如果找不到適合對象,比較能瀟灑地邁向不婚生活、到外地或甚至國外工作。年輕男性很難如此看開,但組織傳統家庭,又會有買房、養育子女的經濟壓力。
不過,女生想結婚、但不想生小孩的比例在增加。如果在生育議題上談不攏,許多女生就寧可選擇不婚,年輕男生的求偶壓力就更大、更加忿忿不平。
還有個關鍵是:雖然女生已經有高學歷、有工作能力,但還是普遍認為,如果要結婚,男生收入要比女生高。有個日本調查說,日本女生認為先生的年收入,應該要比自己高400萬日圓。這讓年輕男性的求偶壓力又更大了,或者乾脆放棄求偶。
這些問題能解決嗎?需要解決嗎?性別間的緊張可能會惡化政治動盪,極端狀況下會造成暴力問題,但「可負擔危機」的全球性問題,現在在許多國家都越來越嚴重,還找不到什麼改善的好方法。
三、睪固酮如何影響身心健康的研究
最近看到許多跟睪固酮有關的心理學研究,如可能會增加自信心與攻擊性,正面反面的影響都有,所以就花點時間,整理一下相關的研究訊息。
大致上來說,睪固酮補充療法的後遺症,沒有之前想像的可怕。不過如果想要補充睪固酮,還是要徵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喔。
(點選這裡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