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貓的五個重要迷思,一定要知道才不會害了貓
這資訊非常重要,因為對越來越多家庭、以及決定獨居的人,貓咪是非常重要的陪伴動物。有些資訊會把貓咪塑造成「貓皇」,人類是「貓奴」,雖然這些說法幽默逗趣,但如果造成「貓咪不需要人類,只有人類需要貓咪」的誤解,反而會讓人們忽略了貓咪的需求。
近年來的研究一再確認,貓咪對人類有感情、彼此有依附關係,人類能依據科學正確理解貓咪,才能帶給貓咪快樂的一生。正好最近美國「今日心理學」網站有一篇新的文章,整理五個常見迷思:
貓咪彼此不喜歡社交:這不一定喔!貓咪有時是選擇性的社交。如果有充足的食物跟空間,有些貓咪是有社交需求的(或因為其他貓而不孤單)
貓咪不太需要跟人類的互動:這是常見的誤解。許多研究發現,貓咪有能力跟人類社交,通常也需要跟人類有社交互動。
貓咪不需要學習社交:這也是錯的。在貓咪年幼時,讓牠多一些跟人類與其他寵物的互動經驗,對牠的成長與社會化會有幫助喔。
貓咪很好養,不去管牠也沒關係:這也是錯的,貓咪需要飼主為牠規劃許多事情,如隱蔽、安全的躲藏空間,模仿獵食的遊戲,持續穩定的人貓互動,以及顧慮到貓的嗅覺的生活場域。養了貓,就得好好為牠設想
貓咪不能被訓練:這是錯誤觀念,貓咪可以學習許多表演技能,只是飼主要懂得訓練。訓練的過程可以增進貓的大腦功能,有時也可以讓人貓互動更好。
二、社群網站可能會讓我們旅遊時過度花費
現代人旅遊時會習慣上網搜尋,然後就會有許多「不去可惜」「不吃可惜」之類的遺憾。年輕世代受到的影響又大於中年人。
比如說,Z世代(大約2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82%的旅遊決策深深受到社群網站影響,比Z世代大一些的「千禧年世代」則是57%。
同儕壓力(如朋友張貼的旅遊資訊)會讓年輕人覺得自己不貼點照片來較勁不行。95%的Z世代年輕人承認會因為同儕壓力而去旅遊。其他受訪者有75%表示有時會感受到同儕壓力。
社群網站看到的旅遊貼文,會讓人們覺得「不去會遺憾」。79%的Z世代與53%的千禧年世代表示,會因此調高旅遊預算。
年收入12萬美金以上的人,很容易因為看到社群網站的貼文,就決定要去哪裡玩、或增加旅遊預算。收入較低的人,自然就比較節制,但也可能因此增加了卡債。
三、看A片的大人比看Netflix還多
二〇一三年的調查,確認美國看A片的人比想像的還多很多,震驚全世界。
最近的調查,重複了二〇一三年的數據,再度確認了,A片網站的訪客數,還大於TikTok、Netflix、Amazon等超大型網站。
而且,前三名A片網站的訪客數,還遠遠大於這些知名網站。排第一的網站,訪客數足足比Amazon多了七億。
然後,A片網站的訪客,「只看一頁」就離開的比例比其他大型網站低很多。A片網站訪客駐足停留的時間與網頁數,也遠多於其他大型網站。
調查也發現,女生愛看A片的人數也不少,佔了整體訪客數的20%。
誰最愛看A片呢?答案是18-34歲的男人。當男人漸漸老去,看A片的比例就會漸漸降低。
所以,A片網站實際統治網路世界,十年後的現在還是這樣。再過十年、二十年,或許也不會改變吧。
四、英國「非自願單身」厭女社群影響力越來越大
最近的調查發現,英國中學生有六分之一稱得上是崇拜陽剛、訴求厭女的偏激網紅的粉絲。這比例高得驚人。而這些粉絲,也很可能會受到「非自願單身」(incel)社群的影響。
讓人擔憂的是:持續都有「非自願單身」社群的人,出於「厭女」的動機,犯下諸如Jake Davison殺害五位無辜受害者的恐怖犯行。
這些陽剛、厭女的影片,在YouTube上有很高的推播率,讓影響力持續擴散。
種種因素,使得一些國家開始把「非自願單身」社群,列為「反恐」必須偵測的對象。
這些厭女情結,使得英國老師有70%會在學校遭遇厭女攻擊,被性騷擾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網路上的「厭女」風尚一直存在,「非自願單身」的社群則是這十幾年才漸漸興起。現在,這兩股力量結合在一起,連學校老師都因此受到學生的騷擾。不受控的網路社群,讓女生越來越容易受到攻擊或騷擾。
五、長得不好看又不擅長運動的中學男生,人緣不好然後越來越不受歡迎
人生公平嗎?不,一點也不公平。最近有個研究,就驗證歐美男中學生如果長得不帥、又沒有運動細胞,就很容易落入不受歡迎、被拒絕、邊緣化的困境,更容易導致日後的焦慮與憂鬱、人際不順利,再遠一點還會影響學業與工作成就。
如果長得不帥、沒有運動天份、然後又家世背景不好、成績不好,那怎麼辦?
長得帥、或運動能力強的人,在中學生的小團體,就是容易受歡迎。持續追蹤三年,會發現這種受歡迎與否的程度,還會持續擴大。
長得不帥、運動能力不好、沒有其他優勢的人,就很容易因為各種不順利與被排擠,越來越孤單、然後開始喝酒或使用毒品。
這研究結果其實也還蠻符合常識,只是我們心裡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與弱肉強食、不適者淘汰的世界。
問題在於,如果我們的小孩就是那不帥也沒運動細胞,萬一成績也不太好時,該怎麼辦呢?
六、每天爬50階梯樓梯減少20%心血管疾病
大家都知道要運動,但常常沒有動力、無法持續。
最近有個研究告訴我們好消息,就算只是每天走50階梯樓梯,都有可能減少20%的心血管疾病。
所以大家放輕鬆一點,上班時不要搭電梯,每天上下樓梯,就可能可以延長壽命了!
別小看爬樓梯。爬樓梯時要對抗地心引力,這等於是升級版的有氧運動,會動用到更多肌肉、消耗更多熱量。
這研究蒐集45萬人的資料,平均追蹤12.5年,控制了許多變項,驗證了爬樓梯的好處。
所以,如果你家有樓梯,或你工作的地方有樓梯,那就好好珍惜這資源吧!在習慣搭電梯的年代,能延長壽命的「樓梯」,彷彿已經變成珍稀的資源了。
七、如何避免成為崩潰勞累的父母?
以前生小孩是隨便養,老二讓老大帶,十幾歲就準備去工作。現在的小孩都是寶,個個都承受父母與長輩期待要有成就,父母壓力大,就很容易勞累、崩潰。
要避免因為育兒而崩潰,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一致」,在教養下一代的觀念與方法不要有太大差異。這些在婚前最好就要有討論與共識,才能避免婚後的爭吵。
生小孩前也要先想清楚,是否有足夠的家族支持力量?其他關鍵家人(彼此的父母?)是否可以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
近期的研究發現,影響父母是否會過勞崩潰,有幾個小孩、小孩的年齡,都不是主因。影響力最大的,是家族結構是否解體、父母是否有足夠的情商(EQ)、社會支持力量是否足夠、是否要承受追求完美的社會壓力、父母教養觀念是否一致、工作跟家庭是否衝突。而失業、家庭經濟不穩定、缺乏休閒時間也會讓父母更容易崩潰。在社會福利不完備的地方,單親家庭的父母也會更容易過勞、崩潰。
所以,要生小孩前,還是要有充足的準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