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搖擺州房價上漲,可能會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今天看到一些美國媒體的報導,總統選舉「搖擺州」紛紛面臨比較大的房價漲幅,對選民的抉擇可能帶來一些關鍵性的影響。
我對美國政治與美國房價沒有什麼瞭解,但覺得這議題蠻有意思,所以用條列的方式整理看到的一些重點:
搖擺州的每月中位數住房付款自2020年以來上漲了92%,達到創紀錄的每月2,161美元。
這些州的房價自上次選舉以來上漲了近40%,達到創紀錄的316,063美元。
媒體說的七個搖擺州是: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威斯康辛州、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喬治亞州和北卡羅來納州。
搖擺州的一個家庭需要賺取86,421美元,支付中位數價格房屋的房貸才會少於收入的30%。在2020年,這數字是45,140美元。
北卡羅來納州受到的打擊最嚴重,全州100個郡縣中有89個的房價漲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不過,房價高漲引發的問題,在美國普遍存在,只是在搖擺州更明顯一點罷了。
某些搖擺州的城市,相比美國其他州更容易在財務上處於不利地位,因為經濟產出和工資的增長速度較慢,甚至出現收縮。所以房價漲幅即使只高一些,也會讓許多居民受不了。
房源下降也是推高房價的主要原因之一。擁有低利率抵押貸款的房主不願搬遷(因為換新房就得用較高貸款利率),而有些開發商因為土地成本高而不建造60萬美元以下的房屋。
費城郊區的蒙哥馬利、切斯特和巴克斯,可售房源數量從兩次選舉前的10,800套下降至不到3,000套。
美國貧富差距持續拉大,有錢人搶購房子,也會推高房價。亞特蘭大約41%的中等價格房屋,去年被現金買家搶購——這比2018年增長了驚人的22%。
有些地方遭遇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的家庭大量湧入,進一步推高了住房成本。
有些城市遭遇開發商積極進場,將原本中產的獨棟住宅改造成豪華房產,並搶購海濱房屋出租給遊客。
拉斯維加斯的房價中位數為42.6萬美元,比五年前的28.8萬美元上漲了50%。
拉斯維加斯地區有的中等收入新貸款人,有72%每月的債務付款占其收入的40%以上,而兩年前這一比例為53%。
房價高漲、房貸負荷重,讓一些中產階級不敢休長假,因為無法負擔失業的間隙(怕因此成為資遣的目標吧)。
有些地區啟動針對中等收入購房者的補助計劃,反應熱烈,今年又繼續增加計畫金額。一些專家認為,補助可能會使房價危機變得更糟。「如果你通過首付補助來提升需求,你真的在幫助這些人嗎?」專家說:「因為如果沒有房屋可供他們購買,那麼你只是增加了競爭,並推高了價格。」
房價高漲,租金也跟著爬昇。有些企業房東購買了數十甚至數百套房屋和公寓,然後以極高的價格出租,這讓普通人幾乎無法買房或甚至租房。房租若上漲個30%,就會讓許多人感覺到生活困難。
在七個搖擺州中,近一半城市的租金增長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影響了這些州84%的選民。
許多人表示,他們把超過一半的收入都用於住房,剩下的錢很難應付食物和汽油等其他必需品。
為了維持生計,有些人每週工作50個小時,在休息日逛二手店,精確計算去超市的時間,確保在早上9點降價後購買肉類。「在這麼高的物價下,你只能調整生活方式,不然還能怎麼辦?」
即使是擁有房產、房價上升的人,也會面對房屋持有稅跟著上升的問題。帳面價值上升,但現實是稅金跟著增加,如果賣掉換小房子,還得負擔賣房搬遷的費用。
有媒體在與40位居民的採訪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房價上漲——包括租金、房價、財產稅和保險費——已經超過了其他經濟問題,成為首要關注點。
「無論你投票給川普還是哈里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他們的候選人是否更有利於經濟,尤其是住房市場?」
一位選民對於該投票給誰還在猶豫不決,他不認為任何一位候選人在經濟或住房問題上比對方更好。「老實說,我對他們兩個人都不太滿意」。他說:「我不相信他們任何一個是真正為了人民的。」
二、改善未來健康最簡單的方法
最近一個追蹤超過20年,刊登在JAMA相關期刊上的研究,告訴我們如果是為了未來的健康,想要在年華老去之後還擁有比較健康的身心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這研究的資料來自「護理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計畫,蒐集超過45000人的資料,參與者在50歲時都還沒有重大疾病,身心健康,之後追蹤了20年。
研究發現,每天多看兩小時的電視,在70歲時還能保持健康的機率下降了12%。相對的,每天做兩小時輕度運動,健康機率增加了6%。
「看電視」這件事情可能不是造成健康惡化的主要原因,問題在於,看電視時我們通常是「靜坐」的,沒有在動。然後看電視時常伴隨「吃零食」,就更容易攝取不健康的熱量。
現代人類的飲食常含有過多的鹽分,我們需要靠運動來促進體液循環。看電視會增加「久坐不動」的時間,也可能因此減少正常的人際溝通與社交活動。
這研究特殊的地方是:研究者使用的統計模型,是設定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天24小時,時間有「機會成本」,你拿這個小時做這件事情,就會排擠無法做另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減少一小時看電視時間,拿來做其他事情,對未來健康會有什麼幫助?
研究者從數據中推論,如果我們把看電視的時間拿來動一動,或甚至只是把看電視的時間拿來睡覺,對未來的身體健康都會很有幫助。研究者認為,即使只是做輕度運動,或間歇性地每小時做個幾分鐘運動,可能都會很有益處。
這研究有些創意的是:把睡眠時間也納入考量,認為如果不知道做什麼,看電視還不如去睡覺。充足的睡眠對我們的大腦非常重要,睡眠能讓大腦重整,排除有毒物質,也可能可以讓身體器官適度休息。
三、巧克力含重金屬?我們能怎麼辦
前陣子有個研究在國外媒體引起大幅度報導,我們是應該注意一下,但也還沒有到需要恐慌的程度。
這研究值得重視的是,研究人員發現,有許多巧克力含有重金屬,而且「有機巧克力」有重金屬的比例還比較高。
攝食太多重金屬,可能跟癌症、慢性病以及生殖和發育問題有關。
但不需要太過緊張的是,絕大多數巧克力的重金屬含量,並沒有超過美國FDA的管制標準。
研究人員找了美國過去八年的72種巧克力,檢驗裡面的重金屬成分。結果發現,「砷」都沒有超標,超標的是「鉛」(43%)和「鎘」(35%)。
不過,研究人員採用的是比較嚴格的「加州第65號提案」裡對有毒物質的管制標準。在美國市場上通行的是FDA的標準,絕大多數巧克力都沒有違規。
如果是偶爾吃一點巧克力,這樣的重金屬含量,可能會讓知情的人心裡覺得怪怪的,但不太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如果是孕婦、小孩,可能就要多注意一些。
如果是一天吃大量巧克力的人,重金屬就有可能超標。或許,同一品牌的巧克力,一天不要吃太多,可以避開不慎吃到重金屬含量屬於「極端值」的巧克力、然後又吃太多,重金屬累積含量太高的風險。
對攝食巧克力正常量的人來說,不需要太過擔心裡面的重金屬。這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提醒我們與政府注意巧克力生產、製造的過程,是否還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地方,讓重金屬含量能再減少、讓我們吃得更安心。
現實上,「來自地面」的飲食,如一些米飯、茶類,都可能含有重金屬,並不是標示「有機」就不會有重金屬。
要避免攝食太多重金屬,可以盡量讓「飲食多樣化」,每種食物都不要攝取太多。
四、職業倦怠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現在歐美國家每年都會發布許多調查,來呈現職業倦怠的普遍與嚴重性。比如說,英國一份報告說,過去12個月,有20%的民眾因為工作壓力請假,有90%表示過去一年曾經力嚴重的工作壓力。
另一份報告說,有49%的美國與加拿大員工感覺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另一份調查說,有36%的管理者表示有職業倦怠,有24%表示想在半年內辭職。
這裡說的「職業倦怠」原文是burnout,有時burnout會翻譯成「耗竭」甚至「崩潰」,也可說明這裡說的「職業倦怠」若不被重視,到最後員工有可能感覺「被抽乾了」或「撐不住了」。
如果要定義「職業倦怠」,這包括 (1) 身體和情感上的疲憊 (2) 對工作的疏離 (3) 效能或個人成就感的降低。在《國際疾病分類ICD》第11版有列入「職業倦怠」,這也代表歐美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倦怠帶來的問題。
當我們在到達職業倦怠的崩潰點之前,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失眠、飲酒量增加、靠飲食紓壓、不斷上網尋求多巴胺刺激。有時會同時出現頭痛、肌肉緊繃、酸痛、血壓不穩定的症狀。再嚴重一點,就會產生無助、逃避、倦怠、缺乏自信、對生活沒有期待、與家人同事疏離,沒有什麼事情能感受到振奮。
相關的研究很多,比如說,如果員工覺得自己在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倦怠感會降低。如果在組織裡感受到包容與支持,倦怠感也會降低。
今年有個研究說,「錯失恐懼」(FOMO)加上訊息過載,會加重職業倦怠。世界變化很快,產業快速變遷,員工害怕跟不上時代,還要緊盯老闆、主管與其他同事的進展,這會讓心理壓力增加。
也有專家指出,如果上班時常出現預期之外的工作事項,即使只是一些看起來壓力不大的活動,也會增加疲憊與倦怠的感覺。
這跟「決策疲勞」的概念有關:人類大腦每天能承受的「決策額度」是有限的。也有學者做研究發現,許多瑣碎的、有點小複雜的小型任務累積起來,一樣會增加大腦疲勞的程度。
要改善職業倦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縮短工時」、「增加工作間的休息、不動腦時間」、「減少臨時性、突發性的工作需求」。如果做不到,可能就要增加給員工的薪水,來減少員工的流動率。
五、美國夢的價值:440萬美金
要實現「美國夢」,一輩子要能賺到440萬美金?這是金融媒體網站Investopedia的估計。而其他調查顯示,美國人越來越不相信美國夢,年輕人更是缺乏信心。
這440萬美金的計算,包括結婚、撫養兩個孩子、購買房產、購置新車、儲蓄退休金、每年旅行等一生家庭總成本預估。這還不包含食物、醫療保險、汽車保險等支出。
美國女性大學畢業生,一輩子大約可賺240萬美金。男性大學畢業生,大約可賺330萬美金。如果以家庭收入來算,一輩子賺440萬美金,是個可期待的目標,但可能就存不了多少錢。
Investopedia建議美國人要有160萬美金的退休帳戶,但實際上的中位數不到九萬美金。
以上是金融網站的說法,看了會讓許多人增加財務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看看其他媒體或民調機構的調查,現在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人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會成功」的理念。13年前同樣的調查,這比例還有接近一半。
是否相信「美國夢」,有明顯的世代差異。65歲以上美國人,還有41%相信美國夢。30歲到64歲的成年人中,只有24%認為美國夢依然存在,在18歲到29歲的年輕人,則只有21%還認可美國夢。
世代差異、貧富差距擴大、物價上漲,讓年輕人越來越難達到上一代、上上一代的經濟安全與穩定感。這在許多國家,都有一樣的社會現象。
不過,「美國夢」會特別被強調,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去一百多年來,美國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吸納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才。
「美國夢」的核心概念是:每個人因為他的能力和成就,都能帶來更好、更豐富的生活夢想,出生背景不是那麼重要。提出美國夢概念的知名作家、歷史學家亞當斯寫說,這是一個「人人應有更好、更豐富和更充實生活的夢想,每個人都應根據其能力或成就擁有機會」,強調社會平等,以及每個人不論背景如何,都能發揮全部潛力的可能性。
亞當斯將這個夢想與「物質主義」區分開來,認為這「不僅僅是關於汽車和高工資的夢想」。當然,現在多數中產階級,光是買房買車顧好小孩教育,就已經焦頭爛額。
現實地說,收入與經濟狀況,還是會影響「相不相信美國夢」。年收入低於50,000美元的人,只有18%認為美國夢還存在;收入在50,000至100,000美元之間的人,這比例為27%;而年收入超過100,000美元的人,比例增加到33%。這三年來財務狀況改善的人,有41%認為美國夢仍然成立,而財務狀況惡化的人,這比例只有23%。
更細膩的分析,如果跟兩年前(2022)比起來,不分男女、各年齡層,財務上的不安全感,現在(2024)通常是更為增加。如30歲以上男性,有42%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為「一般」或「較差」,這一比例在2022年1月時是34%。這可能是因為物價上漲、以及債務增加。
同一個調查裡,定期為退休儲蓄的成年人中,只有36%的人認為按目前的儲蓄率,他們能在退休時擁有足夠的財務安全。
美國是世界運轉的中心,所以不斷會有各種調查、統計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放在台灣,不曉得不同性別、年齡層、經濟狀況,會得到什麼不同的統計數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