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工作求表現的女生,常感到男長官或女同事射來冷冷的箭
這是來自女權團體 Women of Influence+ 在今年三月發表的跨國研究。她們在今年初調查了來自103國家的4710位職場女性,有86.8%表示,在她們職場的某個階段,曾因為表現突出、得到某種成功或成就,就遭遇到敵意、冷言冷語、以及不公平的對待。
這種敵意或阻礙最主要的來源,是男性主管,以及女性同事。
男性主管的負面反應,是因為感受到自己的地位被威脅了,以及無法接受女生可能比較厲害的性別角色扭轉。
女同事的敵意,則來自常見於女性之間幽微的競爭關係,這可從其他研究或專家撰文來旁證。
這些「冷箭」,包括集體罷凌、網路罷凌、淡化、否認或貶低她的成就、故意冷淡、挖牆角、直接搶功、指控她自私只顧自己、批評她覺得自己了不起、散播謠言、講各種壞話、以及各種表達不爽的小動作。
這些「冷箭」,造成85.6%的受訪者感到壓力,73.8%覺得有害身心健康,66.2%覺得變得更沒自信,有59.3%會因此跟工作疏離,有55.7%變得更低調、不想去提工作上的成就。
這自然會造成她效力的企業、團體的損失,但只有20.4%感受到公司有重視這件事情。多數公司不重視、認為這是她自己的事情。
更讓人沮喪的是,有49.7%的回應者提到,在職場之外的親人、伴侶、朋友或與工作無關的專業人員,也會因為她們的成就,讓她們感受到一些敵意。
當女性追求成功時,感受到的各種心理陰影,往往遠大於男性。女主管對男部屬的敵意沒那麼強;男同事會公開互鬥,但比較沒有女同事間的小手段;還有男生比較不會感受到親友對自己成就的敵意。
二、能怎麼辦?給這現象取個名字,然後讓更多人知道
一些專家提到,要改善女性追求成功時遇到的人際陰暗面,除了企業、團體要警覺到這問題、積極預防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給這現象「一個名字」,讓大家方便記憶、流傳。越多人知道這現象,就越能互相提醒、事先有心理準備,或想要放箭的人至少不要表現得太明顯。
所以就有人把這現象取名為「高罌粟花症候群」(tall poppy syndrome)。意思就是說,長太高的罌粟花,就會被一刀砍掉,變得跟其他花一樣高。
在許多職場裡,這種齊頭式的平等,會壓抑個人的才華,最後倒楣的還是企業經營者。所以,經營、管理的高階人才,除了要多瞭解「高罌粟花症候群」外,也要讓公司裡的人瞭解這問題的重要性。
追求男女平權的人,也可以多多流傳關於「高罌粟花症候群」的研究與典故,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問題存在。
為什麼「流傳訊息」會有用?有個原因是,有一些「敵意」,是下意識、不自覺地表露出來,是來自數十萬年演化出來存在多數人類的本能。如果我們意識層面知道「這是需要防範的人類天性」,就有可能提醒自己避免。
三、女性暗地競爭,有一些演化上的道理
女性較勁假說 (female rivalry hypothesis) 是女性追求成就時,會比男性承受更多壓力的原因之一。男性會鬥爭,形成權力的位階,以明白昭告的權勢來吸引女性的青睞。女性則是同儕間常見表面友好、客氣,但私底下刀光劍影。
在數萬年前,男性要流傳基因,可以四處留情、散播精子,所以男人會演化出各種有利偷情的能力。女性則是要先為小孩取得「好基因」,然後還要取得「好資源」來協助小孩長大,所以女性會演化出跟同一個生活圈裡同年齡層女性競爭資源的行為模式。
在現代社會,這種女性同性之間的競爭行為,已經沒有太大的實質利益,畢竟不像過去的狩獵、採集部落時代,同年齡層的適婚男女沒有太多人,有時必須擠掉其他人才能跟「好基因」的對象在一起。
現代人婚配的對象廣闊,也不太會固定在一個職場終老,在公司裡拉幫結派、勾心鬥角、打擊不長眼、冒出頭的女生,對自己的基因傳承,已經沒有太大幫助。
所以有些學者假設,這是基因帶給我們的本能,讓我們容易對一些事情反感(如有才幹、冒出頭的女性),然後產生敵意、衝動的反應。
達爾文時代講的「演化與競爭」,會強調兩個強壯男人拿木棍互砍。但二十一世紀的學者,注意到女性在部落裡唧唧喳喳、既合作又競爭、暗地主導左右部落政治,對人類基因的演化,搞不好比男性武勇互鬥,還有更大的影響力。
「女性較勁」與「基因演化」,還有許多研究可以寫,但再寫下去就會超過設定的篇幅了,所以先就此打住。
四、政治意見的極端化,民主國家都差不多啦
最近美國密西根州大學的學者,發表一篇研究說,不是只有美國有「政治意見極端化」的問題,當他們把研究範圍擴大到比利時、丹麥、法國、希臘、匈牙利跟西班牙時,結果也還是一樣。
也就是說,人民因為支持政黨不同,產生的兩極化或多極化現象,受到社群網站的激化,在世界各地美式民主國家都差不多這樣,不是只有美國學者有觀察到自己國家的極端化現象。這不曉得是要讓美國學者鬆一口氣,還是更加緊張了。
這裡所說的「極化」,主要是指「情感極化」(affective polarization),比如說當你知道某些不熟的人支持「敵對政黨」時,你連帶對這些人的觀感也會變差,覺得他們腦袋有問題。但如果這些人支持的政黨跟你一樣,你就會先對他們有好感。
「敵對政黨」政治人物提出的論點,你就會先懷疑,這一定有問題,背後一定有玄機、有陰謀,要不然就是有造假。如果是你支持的政治人物,他們就一定是出自善意,一定會為人民帶來好處。
這種「情感極化」最讓人難受的是,原本是同樣思路、同樣邏輯、甚至有共同利益的人,卻因為支持的政黨不同,對同一個政策思考,就做出完全不同的結論。有些人就因此吵起來,破壞感情、友情。
社群網站催化、強化了對不同政黨的負面感覺。所謂「歐美先進國家」的人民,一樣無法避免這種極端化。這目前看來像不歸路,已經很難扭轉了。
五、當我們可以活很老,這也是個新問題
現代世界的人口出現兩個極端的發展,一個是少子化,歐美東亞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小孩。但現在可以活到七、八十歲還頭腦清楚、身體健壯的人也越來越多。除了國家的養老社福系統可能會撐不住外,許多人也得開始思考,萬一自己活得比預料久,身邊的錢夠用嗎?要怎麼延長自己的「健康餘命」?
跟七十年前比起來,現在進步國家的預期壽命,已經增加了差不多26年。
比如說,假設現在美國人的預期壽命是76歲,但當一個人活到60歲時,可以預期他大概還有22年可以活,當然有些人會活更久。現在健康活到八、九十歲的人越來越多。
所有已經活到四、五十歲的人,還都應該要好好想清楚這問題了。最基本的,要排出時間來把有氧運動跟負重訓練都做一做,想想看萬一自己能幸運躲過一些意外或癌症侵襲,如果活到七、八十歲還耳聰目明,要怎麼把剩下的歲月過得愉快了。
而專家們提出的四個重點,除了基本的「要運動」、「吃得健康」「要睡飽」之外,第四點是,要保持豐富的人際關係,別讓自己孤單地老化。為了這些目標,還在中年的人,就請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