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末補眠,補不了週間的睡不飽
有些人平日熬夜加班或玩遊戲,也有些人在看劇,想說找一天好好睡是不是就補回來了?新的研究顯示,睡眠是不能這樣「補」的。
這研究是以年輕人的血壓與心跳,來評估整體的心臟功能與健康狀態。研究者以儀器每天多次(兩小時一次)偵測受試者的血壓、心跳,便能取得可信的結果。
研究者發現,如果週間五天的睡眠時間,都不足五小時,會對心臟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如果週末的兩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也無法彌補週間五天睡不飽造成的健康衝擊。
這研究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選取的受試者年齡在20-35歲之間。
也就是說,我們常以為「年輕人可以熬夜、加班、輪班」,或說40歲以前輪值班比較沒有關係。但即使是年輕人,持續睡不飽造成健康損害,還是會一點一滴影響未來的身體狀況,有些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可能因此提前發聲。
如果是自己愛玩、忍不住看劇或玩手遊,那就是自找的。
但如果是因為工作不得不常常犧牲睡眠品質,那就得看看這工作的報酬是否值得以未來的健康為代價了。
二、間歇斷食與限制熱量,可能可以增加腸道菌的多樣性
許多人流行間歇斷食、限制熱量,感覺好像有許多好處。最近有研究者指出,過去對間歇斷食與限制熱量背後機制的猜測可能是錯的,真正的好處來自於「增加腸道菌的多樣性」。
腸道菌是這幾年熱門研究主題,但腸道菌相當難研究,我們也很難隨機分派誰的腸道菌要長什麼樣子。
這群研究者另闢捷徑,先來驗證,間歇斷食與限制熱量,是否可以增加腸道菌的多樣性?如果是,就可以推測限制飲食為什麼能改善日後的健康狀態。
研究者找來一群肥胖或過重的人,分成兩組,一組每星期斷食三天(不需連續),另一組降低飲食熱量34%。
原本研究時間長達一年,但研究者發現,只需三個月,這兩組受測者的腸道菌的多樣性,就已經跟研究前達到顯著差異。
研究者也觀察到,這樣的限制飲食與熱量,會影響基因的「甲基化」與基因調節,這可能會大大影響未來的健康。
專家指出,腸道菌的多樣性,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範圍太大了,包括各式各樣的發炎反應。而這些發炎反應,又會讓許多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間歇斷食的人不見得會瘦下來,但有可能會誤打誤撞改善了自己未來的健康。
三、美國零售業營利遭受偷竊的打擊越來越大
在二〇二一年,美國零售業一年被偷竊的損失已高達945億美元。然後,在美國有些城市或州,又「微罪不舉」,對於偷竊低總價商品的行為,已經不採取法律介入,這造成零售業者的損失越來越大,大到已經影響獲利,難以隱藏。
如最近美國規模最大、市佔率14%的迪克體育用品(Dick's Sporting Goods),遭偷竊的損失,讓公司不得不降低財報的預測。發生次數越來越多、以及有組織性的偷竊行為,讓零售公司難以負荷。
這些公司不太願意聲張,一方面會凸顯「好像失控了」,對公司形象不好。如果媒體大幅報導,又會形成「花車模仿效應」(band-wagon effect),越多人知道,就越多人仿效。但組織性偷竊越來越猖狂,讓這些大公司也不得不去面對。
貧富差距擴大、物價上漲,也造成窮人的偷竊行為增加。青少年或年輕成年人則容易因為叛逆而模仿偷竊行為。組織犯罪行為則增加了26%。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個處理。
四、失戀心碎為何那麼痛
最近新的研究指出,失戀的感覺為何那麼痛,那是因為愛情如「成癮」,當我們失去所愛、重獲所愛,腦部的反應,就跟古柯鹼成癮時的反應差不多。
這類研究在這十幾年來常常見到,最近這篇研究比較「殘忍」一點,找來15位「非自願分手」的年輕人,掃描、觀察他們的腦部活動。
然後研究者再拿「前任」的照片給他們看,發現跟「多巴胺」相關的腦區又過度活躍起來。多巴胺掌管我們的動機(motivation)與獎賞(reward)。
研究者說,當我們彼此相愛,就宛如對彼此上癮。當我們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就等同於失去生活中非常有價值的一部分,也失去自我的完整感。
而此時,大腦跟身體疼痛有關的區域,也會跟著活躍起來。當我們焦慮、憂鬱、遇到很大壓力,常會有一些身體反應,如頭痛、噁心、胸悶,這時就會稱為「身體化反應」。
當然啦,愛情難持久,有些感覺容易變淡,這有一部分,也跟我們對某些東西的癮(如酒癮),也會很容易適應了、沒感覺了,必須尋求更強或不同的刺激才能達到新的滿足。
多巴胺跟許多人類行為都有關,如強烈的愛情或手機成癮。如果沒有多巴胺,或許我們會變成缺乏動力的行屍走肉吧。
五、貓狗飼主的罪惡感,以及衍生的焦慮與憂鬱
美國85%的狗飼主跟75%的貓飼主把他們的寵物當成家人(這比例會隨不同調查而有差異)。貓狗飼主會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好好照顧、陪伴寵物,產生罪惡感嗎?
這肯定是有的,而且比例頗高。這種罪惡感,跟父母覺得自己沒有給小孩足夠的陪伴與教育資源時的罪惡感類似。
這罪惡感最常來自「因為去工作常常不在家」、「沒有時間注意貓狗」、「沒有照顧好牠們健康」、「讓牠們獨自在家」
二〇二一年的調查,有三分之一飼主會因為公務與陪伴寵物的衝突,感到掙扎。有些飼主,甚至會因此減少社交時間,才能多陪伴寵物。
二〇二三年的研究,進一步調查這些飼主的焦慮、憂鬱狀態,結果發現,貓狗飼主的罪惡感,跟焦慮、憂鬱分數高度相關。
當然,這只是相關性,不是因果關係。是因為罪惡感衍生焦慮、憂慮,還是這位飼主原本就有焦慮、憂鬱特質,所以容易有罪惡感?
這也告訴我們,原本有焦慮、憂鬱症狀的人如果要養貓狗,可能要挑選好照顧的品種與健康、年齡不要太大的貓狗,以免太早因為寵物的健康造成心理負擔。
六、小琉球原住民為何被荷蘭人滅族?
中研院副研究員鄭維中新出版的《島嶼歷史超展開》,書裡有一個重點是台灣的「小琉球」島嶼。原本小琉球上的原住民,是台灣少有的三個馳騁海上的原住民族群之一,另兩個是蘭嶼達悟族,以及東北角的巴賽人。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這三個海上族群,只有小琉球原住民大大影響台灣海峽的貿易。他們會乘竹筏到台灣島上出草,獵取其他平埔族的首級。小琉球人要去突擊陸地部落很容易,陸地部落要攻擊小琉球卻很容易被發現。
但在大航海時代,小琉球因為新的戰略地位,成為荷蘭人的眼中釘。在四百年前,海上航行還沒有今日那麼多儀器設備,歐洲船隻通常要一個島、一個島逐漸辨識、前進。由於台灣海峽的「黑潮」洶湧,使得荷蘭人發現,應該先航向小琉球,再往北航向大員(今台南安平),避開黑潮,才是穩健的航路。
如果能在小琉球補給食物、飲水,那更好!但小琉球原住民不跟其他部落直接往來,進行交易時是「互不照面」,把要交換的貨物放在海灘上,各自來拿取。對外人的敵意,使得在一六二二年時,荷蘭船「金獅子號」因為暴風想停靠在小琉球,結果一去不復返,船員全死光。
因為貿易上的需求,一六三三年,荷蘭人攻打小琉球,小琉球人躲進珊瑚礁洞穴,荷蘭人只好燒毀村落、殺光牲畜然後離開。
一六三六年四月,荷蘭軍隊準備充分後,在南台灣其他平埔族協助下再次進攻小琉球。這次,他們用煙燻逼迫居民出來,成為俘虜。不出來的,之後陸續屠殺。最後殘存、已無反抗之力的人民,在七月時陸續掃蕩,不是殺死就是強制遷出。
小琉球的原住民從此滅族,語言與文化一夕間斷絕。不過,小琉球人民的血脈,還殘存在世界各地。這些活下來的人,青壯人口送往巴達維亞,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的大本營。小孩發配到新港、蕭壠部落為奴隸。但有24名女童由熱蘭遮城的荷蘭家庭收養,接受荷蘭式的交易。
有一位男童,後來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員,日後在阿姆斯特丹結婚。另一位男童成為荷蘭士兵,駐守熱蘭遮城,鄭成功擊敗荷蘭後跟著荷軍離開。有一位女孩嫁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工程師,在荷蘭戰敗時協助一些荷蘭人逃往台東平埔族村落避難。
至於被清空的小琉球島,荷蘭人將其權利租給一位漢人通事,讓其他漢人可以移居小琉球種植椰子與釀酒。荷蘭人藉此保障小琉球可以提供東印度公司飲水與補給。此時,世上已幾乎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小琉球部落,直到二十世紀末,才有台灣學者從東印度公司的歷史文件裡,又把小琉球的故事整理出來。
台灣其他平埔族部落,在大員與打狗附近的,因為地理形勢荷蘭人容易攻打,在吃敗仗後轉而歸順。地理形勢不好攻打的如彰化一帶原住民,就跟荷蘭人負隅頑抗。這些平埔族部落,只有小琉球原住民慘遭滅族。這樣的命運,在歐洲殖民者的航路上成為障礙物的小島,也屢屢發生。對歐洲人來說,這些小島容易進攻、島民不多。如果挑跟附近大島互動疏離的小島下手,歐洲人攻無不克。
鄭維中的闡述,讓我們能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小琉球原住民難以逃避的悲哀命運。喜歡閱讀台灣史的讀者,可以趕快買這本書來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