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氣炸鍋不「炸」了,但我們還是喜歡叫它「氣炸鍋」
最近看到一篇有趣文章在談說,明明「氣炸鍋」現在已經完全不是「油炸」的功能,但廠商還是依舊用「氣炸」來宣傳。這是因為,和大腦舊有的使用經驗連結,可以讓我們增加對產品的熟悉感與安全感。這對銷售當然會有幫助。
「新奇」會提升我們的好奇心與注意力,但也會消耗一些大腦能量。瞭解陌生的人與事不見得會是愉快的經驗,熟悉與重複反倒能強化好的經驗。
比如說,有些人喜歡重複看熟悉的經典老劇(後宮甄嬛傳?)。而一些研究也證實,重複聽某類型的音樂,通常會讓你越來越喜歡這類型音樂。老歌手(伍佰、陳昇?)的歌曲一直聽,越聽越好聽,但完全沒聽過的新世代,可能就沒有特殊的感覺。
熟悉,增加好感,也會增加吸引力。
這些技巧,行銷業者都很瞭解。當我們要引介新事物進入消費者的生活時,最好的方法,是跟舊有的經驗產生連結,讓人們「第一次接觸」時容易產生熟悉感,接著再透過重複曝光(買廣告、做活動)讓好感度倍增。
這是個小技巧,但運用在產品設定與活動宣傳時,常能發揮意想不到的綜效。
二、常見於咖啡的成分可能對增進記憶力有幫助
最近有個老鼠研究發現,有個常見於咖啡的成分「葫蘆巴鹼」(trigonelline)可能對記憶力有幫助。當然這只是個動物實驗,不過對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也還是個好消息吧!
研究者發現,讓年紀大的老老鼠連續服用30天的葫蘆巴鹼,可增加記憶力與空間學習的能力,降低發炎反應,對於老化帶來的認知功能衰退,似乎有些正面影響。
研究者認為,葫蘆巴鹼可能對神經系統發展、粒腺體功能、神經傳導物質的傳遞,都有些正向作用。
增加服用葫蘆巴鹼的老鼠,對於空間記憶的獲取、保留、組織、應用明顯進步。當然,這些空間記憶,對於現實生活中常躲在暗處的老鼠,還真的是蠻實用的。
雖然「酗咖啡」可能會有些副作用,包括影響睡眠以及咖啡濃度降低後的反噬(更加疲憊)。不過,也有許多研究認為喝咖啡對長期的身體健康有些好處。說不定葫蘆巴鹼就是能帶來這些好處的重要原因之一呢。
三、網路熱潮就像花車效應,吸引大家「上車」但未必值得花時間
每天每天網路上都有許多熱門議題,吸引大家跟上話題。但追這些話題、或跟著去看熱門的電影、電視劇,可能會花掉許多時間。有時想想,這真得值得嗎?
最近有些國外網紅在討論這問題,認為網路熱門話題,也是一種「花車效應」(bandwagon effect)。古早時代的花車遊行,會吸引熱情民眾跳上車,一起參與、享受歡呼。衝鋒衣品牌打出來,大家就更喜歡買。誰的民調高,大家就更願意表態支持。這些都是「花車效應」的範例。
社群網站很容易引發暴起暴落、只維持幾天的熱潮。好比前一陣子大家搶著看《海賊王》真人版,更早之前是《芭比》跟《奧本海默》。搶到鋒頭的影劇,就會鼓動大家一定要跟上,即使有些人原本並不知道這些故事在說什麼。
這是一種從眾心理,也是演上化「跟著大家走就不會犯大錯」的保本心態。不過,有時我們沒有細算的是,跟風看劇、討論、分享訊息,雖然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實際上會浪費了許多時間、佔據我們寶貴的注意力。
有時這也跟最近的熱門的FOMO有關:我們會過度擔心錯過了什麼,所以一直想辦法讓自己跟上所有爆紅話題。
這些心態,也就造就許多擅長帶風向的網紅。他們瞭解大眾喜好,知道寫什麼、如何寫,可以吸引流量與分享。我們每天跟上各種熱門話題,一年下來說不定跟上500-1000個「風向」、「風潮」。好比說,寫這則短文時,熱門話題是陽明交大校長問AI金童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到明天,這議題應該就很少人會注意了,我們又會注意新的話題。
所以,有些人就建議啦,我們可以等一些話題沉澱,不用馬上就要跟風「上車」。放個幾天,也許有些事情你就沒有那麼高的興致了。
四、誰是「負面黨性」的選民?
這幾年來,政治學者越來越注意人民「討厭的力量」。雖然正向支持者(喜歡某某黨所以去投票)的比例還是比較高,但最後主宰選舉結果的,往往是「我討厭某某黨所以一定要去投票讓他們無法當選」。
也就是說,「討厭的力量」有時會產生更大的趨力,讓人出來投票。
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誰是這些主導「討厭力量」的選民?這些人通常自稱「獨立選民」,也就是他們不認為自己是某某黨的死忠支持者。但他們還是有強烈的支持某候選人的傾向,而這支持是來自於「討厭的力量」,也就是不希望某某黨當選。
這些因為討厭A而投給B的「獨立選民」,在歐美國家的比率越來越高。政黨死忠支持者會支持政黨提出的政見,而這些「獨立選民」則是對「討厭的政黨」的政見大比例的反對。
在台灣,我們也可以見到第三勢力參選人民調裡的「死忠支持者」並不多,但支持率卻頗高,這可能就是承載了「討厭AA黨也討厭BB黨」的「獨立選民」「討厭的力量」。
在美國,「討厭拜登」或「討厭川普」的選民,也可能會決定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畢竟,這些「獨立選民」的比例,還真的是越來越高了。
五、養寵物真的會讓飼主快樂嗎?
許多研究都認為養寵物的人比較快樂,也可能活得比較健康。不過這些研究通常都不太嚴謹,也沒辦法長期追蹤。
所以,也有學者認為,這些研究可能都太誇大了。養寵物可能會讓飼主快樂,但挑選適合的寵物也很重要。沒有先做一些功課,找出適合自己或小孩的寵物種類、性格,有時反而會帶來更大的負擔。
第一個重要概念:寵物不是只有貓跟狗。有些人如果養魚、天竺鼠、昆蟲,可能比養貓狗適合。這樣看飼主的個性、活動力與經濟能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想要養的寵物的性格與活動力。有些狗精力十足,喜歡衝來衝去,這就適合喜歡在公園或運動場奔跑的飼主。但如果飼主喜歡在沙發上吃零食、看電視,那最好要挑選能安靜陪伴的寵物。
養寵物時也要考慮住在同一個屋子的同居人們,看會不會干擾到他們。維持寵物心理與身體健康的成本也要放在心上,如果沒有力氣負擔,就要避免昂貴的照顧成本、或照顧不好後的愧疚感。
寵物對現代人越來越重要了。說不定以後會需要「養寵物諮詢師」,先由專家評估潛在飼主的生活環境、身心狀況與經濟能力,然後建議可以養怎麼樣的寵物,才能確保對飼主對寵物都是快樂的結局吧。
六、對抗糖尿病,早上運動與下午運動比較有效,晚上運動成效不佳
所有的運動型態整體來說對身體健康都有助益。但最近有個研究發現,不同的運動時間,對於預防糖尿病的效果並不一樣。晚上(六點以後)的運動,並沒有顯著的預防糖尿病的效果。
這研究有得解釋了,確切的原因是什麼,沒有人知道。不過這研究還是可以幫助我們思考,何時運動、做什麼運動,對整體健康最有幫助。
有學者認為,晚上運動其實不利於維持生理時鐘,因為這原本是應該要睡覺的時間了。然後晚上運動也容易因此惡化了血糖的耐受性。
也有學者認為,早上跟下午的運動,可以有效地減少白天靜坐、不動的時間,晚上運動沒有這樣的效果。
另一個角度來看,只能在晚上運動的人,往往是工作時間固定的上班族。常在早上、下午運動的人,工作時間比較彈性、自由度較大。這多少也會影響罹患三高疾病的機率吧。
所以,如果要對抗三高,就想辦法增加在白天運動的時段吧!